股票融资比利 华为年薪201万天才少年背后真相:父母才是成就孩子的最原始力量
人们听到“天才”两个字股票融资比利,无形之中就拉远了距离感。事实上,不可否认有些人的确是天资过人,但凭一句“天才”就让人忽略了他们在背后的努力,这也是不公平的。
伤仲永的故事还历历在目,显然光靠天赋是行不通的,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,话虽如此,也别小看了那百分之一。
所以所谓天才,天赋、努力缺一不可,空有一个好脑子而放任自己,到最后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“聪明人”,在仅有的活动范围内翻翻身。
但如果能将自己的长处充分的发挥利用,相信一句“天才”的价值,即便是上百个碌碌无为的聪明人也无法达到。
能够被誉为“天才”的人,除了天资聪颖外,必定在看不到的地方有着普通人甚至超出普通人的努力。所以在我们没有成就时大可以想一想,连天才都不敢放任自己,而我们对自己是不是太好了些。
展开剩余86%前阵子,华为新录用的天才少年火了,或许是因为他27岁就斩获最高年薪201万元,更或许是他平凡的出身,平凡的履历和让人惊讶的不懈努力。
平平无奇的履历
张霁最终学历毕业于985的华中科技大学的计算机博士学位。虽然这个起点一听就已经高人一等,但退回几年,在所有人“高考定生死”的时候,张霁没有那样认为。
他的高考成绩并不好,甚至经过一轮复读,才只考上了一个三本院校,可是大学即终点了吗?张霁没有那样认为,在他进入大学之前,考研读博的计划已然在心中定型。
试问我们在通过一年复读仍换来一个不是很理想的三本院校,还会像之前一样动力满满不忘初心吗?但是他做到了,在大学期间没有一刻放任自己,课余时间也有,但比较少。做好一天,重复几年,这就是天才。
张霁大学在武昌理工学院就读,本科毕业后,到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读研,最后到华中科技大学读博士。全程都是张霁在自己了解各学校、老师的信息,并做出选择。
无远虑必有近忧
孔子说: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张霁能几年如一日的发奋努力,丝毫不被外界影响,这其中最主要的,是他心里明晰的目标。他喜欢计算机专业,于是早早就研究哪里是他最理想的院校,最中意的老师。
在一个三本院校里,保持强劲的学习劲头应该不像清华北大那么容易。所以漫无目的最容易随波逐流,张霁就像是在这流里扎了根,有了长远的目标,就能细分到每日的规划,就能雷打不动的努力和坚持。
这一点也不是谁都能做到的,没有充分的自律,也是天方夜谭。张霁在执行学习计划时,没有丝毫的拖延症,当结果不如意时,他能及时的调整心情,调整短期目标,但大目标永远不变。
还记得健身软件keep的封面写着:自律给我自由。我们会发现,那些人上人,成名成家的人,天赋各异,但都有一个共同点,就是绝对自律。
人生最佳导师
张霁能有这样的成绩,父母的教育方式自然成了各位家长的楷模,但却了解到,张霁的父母从小对他的教育方式就是:不指导,引领他自己做选择。
父母就是无条件支持,从小你就可以掌握自己的人生,同时,你要为你负责的、不负责的选择承担后果。所以张霁从小,就是个很有主见的人,这也给他日后自己找目标、定规划打下了一定的基础。
张霁在大学期间,有资格去华中科技大学、武汉大学考研,但是他选择了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,这里是光通信的发源地,所以和名气相比,张霁更看重需求实质。
这也是为什么有公司开出了360万的高价录用他,他却选择了华为,只因为这里更符合他的需求,更志同道合。而华为正值艰难时期,被国外“制裁”,他更愿意为华为尽一份力。
在华中科技大学读博期间,张霁跟随周可导师去腾讯的实验室学习,被被腾讯邀请实习,实习期间,他研发的很多项目已经在腾讯上线。
但他的路也不是完全一帆风顺的,在校期间发表论文,五次都被驳回,他调整心态,一次一次的修改,导师也鼓励他:“这次一定会过的”,最终,在他读博期间在顶会发表了八篇论文,每一篇都有极高的价值。
师弟评价说,他的论文不只是学术,更多的是能落地实用的东西。天才也需要强大的意志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,张霁说股票融资比利,褪去光环,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。
君子不器
看完这些,张霁在大家的脑子里大概就是一个头悬梁锥刺股、凿壁偷光等等这一类词语的代言人或书呆子。其实,张霁有一副好嗓子,大学期间参加校园的活动,一路晋级,还获得了“校园十佳歌手”。
他自学了摄影,随处景色里,跨上单反相机,就是一个全新的文艺青年。他还对中国画感兴趣,通过课余时间学习,他的画也在学校展出过。
体育选修课,他还报了网球,并不像大家眼里的理工男,张霁性格开朗,兴趣广泛,妥妥的一个文艺青年,他用行动诠释了:优秀是一种习惯。
子曰:“君子不器”,张霁放在这里可以,放在别处也可以。学习计算机可以,学习别的专业也可以,所以一个人优秀,不是除了自己的专业领域就一无是处,真正优秀的人,哪方面都不会太差。
学历还是能力
高中毕业时,仿佛什么都已成定局,考上了什么样的大学,就决定了什么样的人生。绝大部分家长都这样认为,没有人在意你之后的努力,只从这一关开始,就已经分了输和赢,像是一场成王败寇的定论,如果大学没考好,周围的朋友、亲戚就会先定论,你仅此而已了。
没有人会鼓励你之后的学习,在大家都认定你就是这样的情况下,再拾起信心和动力是很艰难的事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,现在的学历歧视有多严重,北大毕业的硕士,可以因为大学读的是三本院校而被多家公司拒绝,学历是敲门砖没错,但学历不是绝对,能力才是,相信以学历为第一位的那些公司损失了不少人才。
小结:
从张霁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出,抛开计算机,他仍有其他手段去谋生,能力在自己身上,专业只是一种选择。现在很多父母鼓励孩子专攻学习,学习之外的事一律摒弃,别说是个人才艺和爱好,就连家务也是父母一手全包。
不知道家长们有没有想过,每天浸泡在知识的海洋里,最后获得一张高学历,但从校园走进社会的那一刻,学生真的可以自我生存了吗?
当代许多大学生不自立是现状,常常自己都照顾不好,所以不要指望在校时是学生,出校门就是大人,能力和眼界格局要从小培养,这些是日渐深厚的,不是一两天突然开窍就能获得能力、办大事。
随着学习教育素质的一味提高,越来越多的家长们都在舍本逐末,考一个好大学、找一份好工作,更多的都是学生被牵着鼻子走。
张霁说,父母对他其实没有期望多高,完全让他自由发展。所以可见,培养一个健全独立的人格,比一味地追求成绩,更加重要。
发布于:天津市